
麵包屑(Breadcrumbs)曾經是網頁設計的主食,在當今的非線性、內容主導的網頁中已經過時了,動態和個性化的導航系統成為趨勢。 現代導航專注於智慧、搜尋優先和自適應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
好吧,是時候進行一些艱難的現實愛情了:或者是時候向麵包屑說再見了👋。
在之前,有人曾指責我忽視了20多年的可用性研究和網頁設計最佳實踐。好吧!現在就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一下為什麼備受喜愛的麵包屑小徑—— 一個作為網站導航的主打功能 —— 不再像以前那樣具有分量了。 如果您是高階設計師、使用者體驗策略師或開發人員,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種趨勢,但許多人仍然堅持將麵包屑作為引導使用者的「最佳」方式。 劇透警報:但現在他們已經不是了。
因此,讓我們深入研究設計演變、不斷變化的使用者體驗景觀,以及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即曾經是英雄的麵包屑導航系統,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遺蹟。 數字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也是我們開始要面對這些現實的時候。
不斷變化的導航景觀
網頁不再是線性形式來呈現
麵包屑誕生於一個網站遵循僵化、層次結構的時代,回想一下21世紀初,當時網路主要由多層次的樹狀結構內容組成,麵包屑是使用者試圖跟蹤自己旅程的生命線。 如果你是一個在龐大的公司網站、電子商務商店或知識庫上工作的設計師,麵包屑是有意義的。 他們提供了使用者在網站架構中的位置的視覺線索,使其更容易返回。
然而,從那時起,網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代網站是圍繞動態、非線性體驗構建的,這使得僵化的麵包屑軌跡不太相關。 單頁應用程式(single-page applications,SPA)、漸進式網路應用程式(progressive web apps,PWA)和其他導航更依賴上下文的複雜互動網站的興起使分層設計模型的用處降低。 這些系統基於使用者互動和個性化,這意味著一刀切的麵包屑解決方案不再具有相同的目的。
網頁的未來是上下文和流動形式的, 導航應該實時適應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是依賴指向他們去過的地方的靜態麵包屑線索。 現代應用程式中缺乏僵化的頁面結構,使麵包屑不再是一種解決方案,而更像是一種不起作用的過時解決方案。
使用者旅程:預測性,而不是回顧性
麵包屑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從根本上說是回顧性的, 他們關注的是使用者去過的地方,而不是他們要去的地方。 這種過時的模型與使用者旅程的現代概念背道而馳,使用者旅程越來越與預期和上下文導航有關。
看看 Spotify、Netflix 和 Amazon 等應用程式是如何工作的, 這些平臺不僅期望使用者遵循預定的路徑, 他們根據使用者的偏好、之前的互動以及最重要的是上下文相關性來預測使用者接下來可能對什麼感興趣。 相比之下,麵包屑只是放在頁面上,作為事後的想法,告訴使用者他們已經去過哪裡,而不是他們接下來可能想去的地方。
高階導航是利用預測演算法和個性化模型來創造流暢的使用者體驗, 人工智慧驅動的導航為每個使用者量身定製旅程,正在迅速成為一種更有效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他們需要的內容——無需過時的麵包屑線索來牽著他們的手。
效能考慮因素和移動優先設計
在移動優先設計(mobile-first design)和推動效能最佳化的世界裡,麵包屑開始感到多餘,甚至適得其反。 我們一直看到向最小、直觀的介面急劇轉變,這些介面消除了任何無關的東西——特別是佔用寶貴螢幕空間的東西。
在移動設計中,每個畫素都很重要。 想想你在手機上訪問過多少次一個網站,卻發現裡面塞滿了微小的、位置笨拙的麵包屑。 它們佔用空間,增加額外的載入時間,並且很少提供任何即時效用。 與麵包屑相比,使用者更有可能與粘性導航(sticky navigation)、頁面內過濾(in-page filtering)或動態內容建議進行互動。
此外,我們正在擺脫「點選內容」的心態,轉向零點選導航(zero-click navigation)或無限滾動(infinite scroll),使用者可以無縫地獲得相關內容的持續提要。 對於移動應用程式來說尤其如此,它們的重點是儘量減少摩擦,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和簡單性。
當用戶必須手動深入到層次結構中時,麵包屑可能會起作用,但在移動、智慧選單和觸控介面的時代,它們似乎是過去桌面優先(desktop-first)、點選繁重的導航時代的遺物。
使用者期望:對即時滿足的需求
讓我們來談談使用者心理(user psychology),在智慧手機和即時訪問的時代,使用者期望以最小的操作來獲得即時的結果。 他們需要一條麵包屑小徑來導航回一個網站的想法感覺越來越過時了, 人們對追溯自己的步數不感興趣——他們想盡快從A點到B點。 他們的期望是由谷歌、亞馬遜和YouTube等服務塑造的,這些服務針對速度和相關性進行了最佳化。
相比之下,傳統的麵包屑系統假設使用者關心網站的層次結構,他們沒有——他們只關心獲得他們需要的內容。 例如,如果您在電子商務網站上購物,您可能不需要每隔幾秒鐘被提醒您在類別樹中的位置。 相反,您希望快速訪問過濾器、建議或直觀的搜尋欄,直接指向您正在尋找的產品。
這讓我們想到了另一個觀點:搜尋優先(search-first)正規化。 研究表明,大多數使用者透過直接在搜尋欄中鍵入來開始他們的旅程, 即使在新聞平臺或部落格等內容繁重的網站上,搜尋和內部導航也超越了分層導航作為出行的主要手段。 使用者不需要知道自己去過哪裡;他們需要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即時搜尋(Instant search)和上下文感知導航(context-aware navigation)在引導使用者到達目的地方面比麵包屑更有效。
麵包屑的終結:走向自適應設計解決方案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適應未來網頁技術的趨勢和轉變呢? 如果麵包屑不再是標準的一部分時候,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建立更有效的導航系統?
1. Contextual, Dynamic Navigation
1. 上下文和動態導航(Dynamic Navigation)
在使用者旅程(User Journey)難以預測的時代,導航需要更符合上下文(Contextual)。 網站和應用程式應該實時適應使用者的需求。 例如,當用戶與網站或應用程式互動時,內容和導航選項應根據他們的偏好、位置或行為模式進行動態更改。 智慧、自適應導航是必不可少的。
2. 以搜尋為中心的介面
隨著搜尋現在是使用者用來導航的主要工具,投入去智慧搜尋優先介面(Search-first Interface)的趨勢是最重要的。 預測搜尋(Predictive Search)和語義搜尋(Semantic Search)等高階搜尋功能允許使用者完全繞過僵化的層次結構。 他們只需輸入他們想要的東西,幾乎可以立即得到他們需要的東西。
3. 人工智慧驅動的導航系統
人工智慧在導航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從個性化推薦(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到內容策劃,人工智慧可以預測使用者接下來需要去哪裡。 例如,人工智慧可以檢測使用者之前與網站的互動,並自動顯示相關內容,使他們無需手動瀏覽多個層。
4. 帶有極簡主義設計的直觀導航
網頁導航(Web Navigation)的未來趨向以簡潔風格為主導,過於複雜、多層選單或麵包屑小徑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極簡主義和簡單主義至高無上。 粘性導航欄(Sticky Navigation Bars)、智慧選單(Smart Menus)、過濾器(Filters)和上下文頁面內導航(Contextual In-page Navigation)為使用者提供了直觀高效的內容路徑。
結論:是時候向麵包屑說再見了
麵包屑(Breadcrumbs)曾經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解決方案,但在一個需要簡單、速度和上下文的時代裡,它們似乎已不再是一個最好的方案。 數字景觀已經演變,我們對使用者體驗和導航的方法也應該如此。 隨著我們進一步進入個性化、智慧網路體驗的時代,我們必須停止依賴麵包屑等過時做法,並開始專注於動態、直觀和上下文感知的解決方案。
網頁設計和網路本身一樣,必須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或許現在,是時候放下麵包屑,嘗試去探索自適應、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導航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