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使用者體驗的歷史設計經驗

當我們思考(UX)設計時,它往往感覺像是我們技術驅動時代的產物。 但事情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解決問題。 早在智慧手機和應用程式之前,人類就已經在想辦法使互動更加直觀、可用和令人愉悅。 讓我們回到歷史中漫步時,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教會我們很多關於當今設計的知識。

1. 古羅馬城市的佈局:直觀的導航和可擴充套件性

在城市規劃方面,羅馬人遠遠領先於他們的時代。 他們的城市使用網格佈局,兩條主要街道——卡多(南北)和德庫馬努斯(東西)——在中心相交。 論壇、浴場和市場等公共場所經過深思熟慮,方便進入。 這種結構使導航變得簡單,即使是第一次來的遊客。

對於我們這些設計師來說,要點很清楚:優先考慮邏輯導航和可擴充套件性, 就像羅馬城市一樣,我們的設計應該讓使用者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路,即使他們是這個空間的新手

2. 古騰堡出版社:可訪問性和賦權

來源: Britannica

在1400年代,約翰內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用他的移動式印刷機改變了世界。 書籍曾經稀有且昂貴,後來被更廣泛的讀者所接受。 這種知識的民主化引發了文藝復興等運動,併為現代世界奠定了基礎。

這裡的課程? 好的設計應該賦予力量,無論是簡化資訊獲取還是消除障礙,我們的工作都應該努力讓儘可能多的人的生活更美好、更輕鬆。

3. 倫敦地鐵地圖:簡化複雜性

亨利·查爾斯·貝克,第一個在方格紙上的管圖素描,1931年。 筆記本上的鉛筆和墨水,7.5 x 9.5英寸。 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編號。 E.814-1979年。

在20世紀30年代,哈里·貝克創造了現在性的倫敦地鐵地圖。 他沒有堅持地理準確性,而是設計了一個使用直線和均勻間距的簡化的示意圖圖。 這種方法使複雜的地鐵系統一目瞭然。

有時,清晰度比精度更重要! Beck的地圖提醒我們,簡化複雜的系統可以在不犧牲功能的情況下使它們更加使用者友好

4. 日本茶道儀式:注重細節

來源:Cha之路

日本茶道,或茶道,是正念和意圖的大師班, 物體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位置,都經過仔細考慮, 這將一項平凡的任務——泡茶——變成了一次意義深遠的經歷。

作為設計師,我們可以透過專注於小事來創造類似的快樂時刻:平穩的過渡、深思熟慮的動畫和有意義的互動, 往往是小細節給人留下最大印象

5. 1851年大展覽:為每個人而設計

By J. McNeven — collections.vam.ac.uk

當倫敦在1851年舉辦大展覽時,這是一個全球創新展示。 有數百萬來自各行各業的遊客,組織者確保每個人都能參加該活動。 他們使用清晰的標牌、多語言指南和精心放置的展覽來迎合不同的觀眾。

包容性不僅僅是一個流行語;它是一種必需品。 偉大的設計考慮了所有使用者的需求,無論他們的背景或能力如何,從一開始就具有包容性的思維讓每個人的體驗更加豐富。

6. QWERTY鍵盤:平衡創新與熟悉

來源:Typingdonewell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QWERTY鍵盤佈局感覺如此隨機? 它最初設計於19世紀,透過間隔常用字母來防止打字機卡住。 雖然按照今天的標準不是最有效的佈局,但它被卡住了,因為它很熟悉。

這是一課,瞭解何時突破界限,何時尊重使用者已經知道的東西。 改變可能很困難,所以在引入新想法時,在創新和可用性之間取得平衡很重要

這些歷史故事向我們表明,設計的原則並不新鮮。 幾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與我們同在,塑造著人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透過回顧,我們可以找到新的靈感來創造更好、更有意義的體驗。 畢竟,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解決當今的問題,而是要建立永恆的東西。

參考來源:
關鍵字:
  • 9個傑出的Webflow CMS網站示例

    檢視這9個CMS網站示例,這些示例使用 Webflow 強大而靈活的 CMS 來建立直觀、引人入勝的數字閱讀體驗。
    2025.04.09 Wednesday
  • 案例研習:Troa 25′ Folio

    看看 Troa 如何重新構想他們的作品集 —— 專注於效能、可持續性以及簡潔、周到的設計。
    2025.04.04 Friday
  • WWDC 2025 標誌讓我對蘋果未來的設計充滿了希望

    我們一直在為 iOS 設計缺乏進展,自2013年的 iOS 7 以來,iPhone 軟體看起來幾乎是一樣的。 但有傳言說,我們將在2025年進行戲劇性的軟體設計更新——蘋果新發布的 WWDC 2025 標誌表明這些報道可能是真的。 蘋果宣佈,其全球開發者大會將如預期於2025年6月9日這一週迴歸。 WWDC 始終是蘋果公司展示即將推出的軟體的機會。 標誌的設計似乎與關於 iOS 19 設計語言的傳言一致。 長期以來,有傳言稱 iOS 19 正在從 VisionOS 中得到視覺線索。 根據蘋果洩密者 Mark Gurman 的說法,這意味著「應用程式可以出現在帶有半透明面板的圓形圖示中,非常像它們目前出現在 Vision Pro 的visionOS 2 的應用程式選單中。」 標誌上的「25」具有半透明的玻璃外觀,看起來我們確實可以走向一個透明面板的世界。 但我也對 WWDC 上的色彩很感興趣。在米色化的世界裡,顏色會捲土重來嗎? 20世紀90年代的蘋果色彩斑斕的設計風格,像新的 iMac 一樣暗示了迴歸那些俏皮的根源。 我們也希望看到更華麗、更豐富多彩的 iOS。 While anything that significantly changes the homescreen that users interact with daily is […]
    2025.04.02 Wednesday
  • 或者是時候向麵包屑說再見了👋

    麵包屑(Breadcrumbs)曾經是網頁設計的主食,在當今的非線性、內容主導的網頁中已經過時了,動態和個性化的導航系統成為趨勢。 現代導航專注於智慧、搜尋優先和自適應解決方案,以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 好吧,是時候進行一些艱難的現實愛情了:麵包屑已經死了。
    2025.03.18 Tuesday
  • 使用者介面的設計演變

    有一段時間,使用者介面(UI)在技術層面上,是狂野的、實驗性的、毫不掩飾的獨一無二的。 我們回逆到21世紀初:看起來像液體的半透明按鈕,在螢幕上跳舞的動畫桌布,強烈追求個性和獨特性的介面。 又快進到今天,大多數應用程式和網站似乎都融入了極簡主義的模糊——當然是功能性的,但缺乏靈魂。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我們用充滿活力的原創性來換取這種平淡的統一性? 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辦法在不犧牲可用性的情況下去追求設計中的「酷」這個元素呢? 使用者介面充滿活力的初衷 使用者介面設計並不總是這樣。 這段旅程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在太空競賽和技術奇蹟的推動下,這是一個無限樂觀的時代。 早期的使用者介面反映了這種精神,擁抱了大膽、未來主義的美學,使到設計技術去到一個令人興奮的嶄新和進步。 快進到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介面變得更加富有表現力。 蘋果的「Aqua」設計帶有水按鈕或Windows XP的冒泡、起伏的山丘——這些不僅僅是外觀;它們是凸顯出那時的UI並不害怕擁有個性。 當時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技術是嶄新的、陌生的,所以在設計上需要感到吸引人們來嘗試。 當時獨特、俏皮的設計使技術變得有趣和吸引人,將冷灰色的機器變成了平易近人的,吸引使用者來使用的東西。 這是一個由實驗定義的時期,設計師更像是藝術家而不是工程師,每個人都突破界限來創造一些令人難忘的東西。 個性化的黃金時代 21世紀初帶著這種精神,一頭扎進了我們所謂的UI個性化的「黃金時代」。 科技世界正在迅速發展,使用者的期望也是如此。 介面成為創造力的畫布,具有自定義面板、互動主題和動態效果,提供了一種主人翁感和獨特性。 最初的 Xbox 儀表板,具有動畫火焰和可定製的顏色,或 HTC 的 Sense 介面,具有豐富的紋理和3D效果,是這個時代願意突破界限的產物。 但個性化的自由不僅僅是關於美學;而是關於操控體驗。 使用者可以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來定義操控介面。 那是數字設計的有力時期,人們擁抱了這種風格。 但所有這些設計風格最終導致了一個問題:複雜性。 就在那時,一切都開始改變。 向極簡主義的轉變 俗話說,盛極而衰是一個永恆的定律。 使用者介面狂野開放的設計風最終也遇到了自己的侷限性。 隨著介面變得更加複雜,它們也變得更加混亂,可用性也開始受到影響。 這是一個轉折點,導致了設計技術中極簡主義的興起——這是對過去被認為的過度行為的反應。 而此時 iOS 7 成為了設計風格轉變的關鍵時刻。 當蘋果在2013年推出平面設計大翻修時,它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資訊:簡潔。 漸變和斜紋紋理消失了;取代它們的是平面圖標、柔和的顏色和細線。 走向平面、極簡主義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趨勢——它是一種正規化轉變。 各地的設計師都效仿,很快,一個新的標準誕生了:介面應該乾淨、一致和直觀。 過去的雜亂無章已經過去了,現在我們即將進入一個時尚、使用者友好的設計新時代。 但是,雖然極簡主義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它創造了其他問題。 它讓一切看起來……都一樣。 在追求簡單性的過程中,應用程式和網站失去了其獨特性。 他們變得更安全了,更平淡。 慢慢地,定義早期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個性化開始消失。 為什麼現在的設計看起來都一樣? 這麼多應用程式和網站感覺是同一主題的變體,這不僅僅是巧合,而是有幾種力量在起所導致的。 1. 可用性成為王 […]
    2025.03.07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