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縮寫UX是什麼意思? 它來自哪裡? 它背後的歷史是什麼? 想和我一起瞭解一下嗎? 因此,讓我們從使用者體驗的簡要歷史開始。
一般來說,人們傾向於將使用者體驗與應用程式設計和網頁設計聯絡起來,但這不僅僅是設計介面。 比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杯子、馬克杯或你每天使用的任何東西都是以某種方式設計的?
這一切都是從哪裡開始的? 我們將討論以下內容,透過這些內容,您將瞭解它為什麼以及它來自哪裡。
- 公元前4000年:風水和設計周圍環境
- 公元前500年:古希臘人和人體工程學
- 20世紀初: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和對工作場所效率的追求
- 20世紀40年代:豐田和人類投入的價值
- 1955年:亨利·德雷福斯和為人設計的藝術
- 1966年:沃爾特·迪斯尼——第一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 20世紀70年代:施樂、蘋果和PC時代
- 1995年:Donald Norman給使用者體驗設計起了一個名字
4000 BC: Feng Shui and designing the surroundings

風水可以追溯到大約6000年前,翻譯為“風”和“水”,專注於物體與能量流動(chi)的排列。 從本質上講,這是關於最佳化和協調你的周圍環境。 讓它成為臥室、你的工作場所或自助餐廳。
就像室內設計師戰略性地佈置我們房間的佈局一樣,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放置按鈕、文字、影象等元件,按照使用者體驗原則製作移動應用程式。
在這兩種方面,想法都是為了獲得無縫和使用者友好的體驗。
公元前500年:古希臘人和工作環境的效率

讓我們回到古希臘的5世紀。 證據表明,希臘人是使用者體驗的先驅,他們按照人體工程學原則設計工具和工作場所。
人體工程學是設計或安排工作場所、產品和系統的過程,使它們適合使用它們的人。 (聽起來像是使用者體驗,不是嗎?)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不僅是一位醫學傳奇人物,還是一位原型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在他的著作中,他詳細介紹了外科醫生的工作空間——照明、定位和工具安排——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達到最佳的舒適度和效率。
人體工程學的一個例子是可調節的桌子或椅子,透過允許員工根據自己的個人需求調整桌子和椅子,你可以幫助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舒適工作姿勢。 這可以提高生產力,減少傷害。 聽起來像是我之前提到的杯子和馬克杯,對嗎?
20世紀初: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和工作場所效率

現在進入20世紀的是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他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其使命是簡化人類勞動效率。 Taylor深入研究了工人和他們的工具之間的複雜舞蹈。
1911年,他寫了《科學管理原則》,斷言系統管理是效率低下的解藥。 儘管泰勒主義因其非人化方面而面臨批評,但泰勒最佳化人工關係的技能與一些核心使用者體驗原則一致。 工作場所效率演變中一個不那麼驚心動魄但仍然重要的篇章。
20世紀40年代:豐田和人類投入的價值

穿越到20世紀40年代,豐田在工作空間效率方面改變了遊戲規則的方法。 與泰勒主義不同,豐田的生產系統優先考慮人員,使裝配工人能夠為最佳化貢獻想法。
豐田生產系統背後的遠見者Ohno Taiichi被認為是看板和精益方法之父,該方法專注於將客戶置於流程的中心,並提供真正解決客戶問題的功能。
1955年: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s)和為人設計的藝術

1955年,美國工業設計師 Henry Dreyfuss 出版了他的《為人們設計》一書,他在書中描述了使用者和產品之間的摩擦點的概念。 他還為令人愉悅和高效的設計確立了一些核心原則,這些是-
- 讓人們感到安全
- 讓他們感到舒服
- 幫助他們有效地利用時間
- 讓他們感到快樂
1966年: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第一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米老鼠之父沃爾特·迪斯尼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迪士尼的主題公園是他一絲不苟和使用者體驗技能的主要例子,迪士尼公園體驗的關鍵是身臨其境:一切都設計到精確的細節。 演員接受過如何對待客戶的培訓,並就如何做最微小的動作(如揮手和微笑)提供非常具體的說明。
想象總裁Marty Sklar正式記錄了迪士尼對他的團隊的一些建議和指導,並將其命名為“米奇的十誡”。 其中一些如下-
- 瞭解你的聽眾:“不要讓人感到無聊,不要對他們說話,也不要假設他們知道你所知道的而失去他們。”
- 穿上客人的鞋子:“堅持讓設計師、員工和董事會成員儘可能經常地以訪客的身份體驗您的設施。”
- 組織人員和想法的流動:“使用良好的講故事技巧;講好故事,而不是講課;用清晰的邏輯佈置你的展覽。”
- 用視覺素養進行溝通:“充分利用所有非語言的溝通方式——顏色、形狀、形式、紋理。”
- 避免超載:“抵制說太多、擁有太多物品的誘惑;不要強迫人們吞下超過他們能消化的東西,嘗試刺激和指導那些想要更多的人。”
20世紀70年代:施樂、蘋果和PC時代

進入20世紀70年代,個人電腦的黎明,心理學家和工程師聚集在一起,將使用者體驗置於聚光燈下。 在施樂的PARC研究中心,圖形使用者介面和滑鼠等突破性創新湧現,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個人計算景觀。
1984年,蘋果釋出了第一臺帶有GUI(圖形使用者介面)的PC。 從那時起,從2001年的第一臺iPod到2007年的iPhone,蘋果一直是使用者體驗的真正創新者。
1995年:Donald Norman 給使用者體驗設計起了一個名字

認知科學家 Donald Norman 在90年代加入蘋果,成為他們的第一位使用者體驗架構師,開創了將“使用者體驗設計”作為術語的使用。 他想涵蓋人們與系統互動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介面和可用性。 正如他所說,“我發明了這個詞,因為我認為人際介面和可用性太狹窄了:我想涵蓋一個人對系統體驗的各個方面,包括工業設計、圖形、介面、物理互動和手冊。” 1988年,Norman釋出了《日常事物的心理學》,後來更名為《日常事物的設計》,這是使用者體驗設計中永恆的寶石。 這部傑作深入探討了實用的設計元素,如負擔能力、指示器和反饋。
21世紀初:iPhone的推出
2007年,蘋果推出了首款iPhone,它改變了UI/UX世界的遊戲規則。
與競爭對手堅持使用過時的鍵盤和小螢幕不同,iPhone改變了遊戲規則,將網頁瀏覽器、音樂播放器和手機融合到一個時尚的裝置中。 憑藉其神奇的觸控式螢幕,它為無限的可能性開啟了大門:
- 上網
- 使用GPS導航
- 拍照
- 傳送訊息
- 檢視天氣

自從Don Norman創造了“UX”一詞以來,該領域一直在蓬勃發展,獲得新的技能需求。 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混合現實(MR)等花哨的科技事物已經在遊戲、購物等領域掀起波瀾。 人工智慧(AI)不再只是一個科幻夢想。 有了Siri和Alexa等人工智慧助手,與機器交談正在變得正常。 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將確保這些聊天一帆風順,路上沒有顛簸。 作為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我們駕馭創新潮流,確保在人類與技術互動無邊界的領域獲得無縫體驗。
現在,我們的旅程即將結束,一個永無止境的使用者體驗故事,因為它將繼續發展!
好吧,讓我們在這裡結束我們的騎行,這樣我們下次就可以再進行一次了! 非常感謝您抽出時間閱讀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