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使用者體驗狀況報告強調了人工智慧、自動化和業務驅動的優先事項如何重塑設計師的角色,將重點從以人為本的創造力轉移到指標驅動的效率。
每年,UX Collective都會深入研究塑造設計世界的內容,他們的2025年使用者體驗狀況報告已經發布。
偉大的設計交接:人類與演算法?
設計不再只是勾勒線框或製作畫素完美的模型。 一場巨大的轉變正在發生:控制正在從設計師轉向演算法、自動化工具,是的,業務利益相關者。
像 Figma 和 Canva 這樣的工具所做的不僅僅是加快速度——它們正在改變我們定義“設計”的方式。
隨著人工智慧驅動的工具變得越來越智慧,它們正在接管建立佈局或最佳化體驗等任務。 雖然這讓我們可以自由地進行更多的創造性工作,但它也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放棄一些藝術性來提高效率?

點選清晰度:使用者體驗業務
讓我們來談談一些不舒服的事情:使用者體驗越來越不與“使用者”有關,而更多地與打擊業務關鍵績效指標有關。增長團隊正在使用設計系統來專注於最大化參與度——點選量、註冊、轉化率。 在紙上聽起來很棒,對嗎? 但代價是什麼?
報告警告說,這種指標驅動的方法有可能將使用者體驗變成一個數字遊戲,其中清晰度和使用者滿意度處於次要地位。 有沒有對無盡的彈出視窗或令人困惑的導航感到沮喪? 是的,這就是增長勝過良好設計時發生的事情。
AI:朋友、敵人還是敵人?
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它正在改寫使用者體驗的規則。個性化正在變得超具體,自動A/B測試輕而易舉,資料驅動的決策正在主導。 但另一方面:我們越依賴人工智慧,人類直覺和同理心的空間就越少。
該報告敦促我們保持平衡。 當然,讓人工智慧來處理工作,但讓我們不要忘記製作真正人性化的設計的重要性。 機器可能知道什麼有效,但它們不明白它為什麼有效——或者它如何讓人感覺。
這對設計師意味著什麼
那麼,作為設計師,這一切讓我們在哪裡? 該報告鼓勵我們快速適應。 想保持領先嗎? 超越畫素思考。 依靠戰略、領導力、使用者心理和可訪問性。
創造力的加倍也有很大的推動力。 雖然人工智慧也許能夠生成佈局,但它無法取代講故事的深度或周到設計的技巧。 這就是我們可以大放異彩的地方。
展望未來
2025年的使用者體驗格局正在挑戰我們重新定義成為一名設計師的意義。 無論是接受新工具,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原則而奮鬥,還是擔任領導角色,都有很多成長的機會。
大外賣? 設計師仍然很重要——也許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但我們必須不斷發展,保持好奇心,永遠不要忽視是什麼讓我們的工作具有影響力:為人設計,而不僅僅是指標。
一起去看看 2025年使用者體驗狀況報告 吧!